防震别墅用什么材料?
“地震房”并不是以抗御地震为目标而建的房屋,它与通常的住宅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设计时考虑了更加合理的结构方式,使用了新的技术、材料等而已。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1923年关东大地震死亡14.5万人;1976年宫城县海啸及地震造成近10万人伤亡等等,所以日本在抗震防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支撑。
我们看到的这种类似碉堡的建筑是日本传统民居“木造建筑”,由于传统建筑的墙体厚度一般都比较厚(相当于现在的承重墙),并且采用榫卯结构,所以在抗击地震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现代日本的木造房屋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设计,比如使用钢梁、钢板作为房屋的受力构件,并且大量采用了钢和混凝土的组合方式来构造房屋的基础、承重墙以及楼板系统,使得房屋的整体性更好,在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目前我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尚未达到日本那样的水平,但是我们在一些基础工程中已应用了一些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比如我在四川的一个项目中采用的是桩基础和承台框架的结构形式,其原理就是借鉴了日本技术在深基坑开挖时候对地基的处理方法。还有我们在福建的一个项目把地下室做在地上一层,这样即便是在遇到余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积水和渗水问题。这些技术的运用都为我们以后建造更安全耐久的建筑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般来讲,钢结构比钢筋砼结构更具有抗震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钢材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均匀的弹性模量,钢结构的强度明显高于钢筋砼结构;屈服后钢材具有良好的延性,钢结构在较大的应变中仍能吸收能量,而砼在接近屈服强度时将发生脆性破坏;钢结构构件更为轻盈,在地震作用下传递给基础的动力荷载较小,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具有优越性。
钢结构在住宅建筑中有梁式和桁架式两种体系,具有结构布置灵活,构件制作和安装精度高,综合经济指标好的优越性,可加工性好,结构适应范围广,工业化程度高,适用于标准化和大批量住宅生产,并且在防震、防火、防水、隔声等方面具有可靠的性能保障体系,是现代化住宅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建筑钢结构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住宅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住宅建造领域积极稳妥地推广钢结构已成为许多城市和企业的共识,并且已逐渐形成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能力。如北京住总集团率先在国内建设了大规模的采用全钢结构体系的钢结构阳光公寓,在深圳、上海、沈阳、青岛等地也已建成了一批钢结构住宅工程;国内一些著名的建筑施工、设计和科研单位,如上海宝冶、北京建工集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已与北京市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一道在钢结构住宅体系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